找到相关内容184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初祖达摩尊者入道四行

    夫入道多途,要而言之,不出二种:一是理入,二是行入。   理入者,藉教悟宗,深信含生同一真性,但为客尘妄想所覆,不能显了。若舍妄归真,凝住壁观,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,坚住不移,更不随于文教。此即与道冥符,无有分别,寂然无为,名理入也。   行入者,谓四行,其余诸行悉入此中。何等四耶?一报冤行,二随缘行,三无所求行,四称法行。   云何名报冤行?谓修道行人,若受苦时,当自念言,我从往昔无数劫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0545004.html
  • 怡山发愿文

    怡山发愿文  归命十方调御师 演扬清净微妙法  三乘四果解脱僧 愿赐慈悲哀摄受  弟子某甲。自违真性。枉入迷流。随生死以飘沈。逐色声而贪染。十缠十使。积成有漏之因。六根六尘。妄作无边之罪。迷沦苦海。深溺邪途。著我耽人。举枉措直。累生业障。一切愆尤。仰三宝以慈悲。沥一心而忏悔。所愿能仁拯拔。善友提携。办烦恼之深渊。到菩提之彼岸。此世福基命位。各愿昌隆。来生智种灵苗。同希增秀。生逢中国。长遇明师。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147126.html
  • 达摩大师四行观

    达摩大师四行观  夫入道多途,要而言之,不出二种。一是理入;二是行入。  理入者,谓藉教悟宗,深信含生同一真性,但为客尘妄想所覆,不能显了。若也舍妄归真,凝住壁观,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,坚住不移,更不随文教,此即与理冥符,无有分别,寂然无为,名之理入。  行入者,谓四行,其余诸行悉入此中。何等四耶?一报冤行;二随缘行;三无所求行;四称法行。  云何名报冤行?谓修道行人,若受苦时,当自念言:我往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4654509.html
  • 五台山镇国大师澄观答皇太子问心要

    五台山镇国大师澄观答皇太子问心要 至道本乎其心。心法本乎无住。无住心体、灵知不昧、性相寂然、包含德用、该摄内外、能深能广、非有非空、不生不灭、无终无始。求之而不得。弃之而不离。迷现量则惑苦纷然。寤真性则空明廓彻。虽即心即佛、唯证者方知。然有证有知、则慧日沈没於有地。若无照无悟、则昏云掩蔽於空门。若一念不生、则前後际断、照体独立、物我皆如、直造心源、无智无得、不取不舍、无对无修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5354516.html
  • 性与相

    东晋佛教学者僧肇主张不真空,认为不真即是空,空又非虚无。虽然现象自性空,但是现象的假有是存在的。瑜伽学派用“唯识”说明一切现象产生的本原,通过分析“法相”,说明一切现象无非是“唯识真性”的体现。唐代玄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5657580.html
  • 华严心要观门

      华严心要观门  唐清凉国师澄观著  至道本乎其心.心法本乎无住.无住心体灵知不昧.性相寂然.包含德用.该(遍)摄内外.能深能广.非有非空.不生不灭.求之不得.弃之不离. 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.悟真性则空明廓徹.虽即心即佛.唯证者方知.然有证有知.则慧日沉没于有地.若无照无悟.则昏云掩蔽于空门.但一念不生.前后际断.照体独立.物我皆如.直照心源.无智无得.不取不舍.无对无修.  然迷悟更依真妄...

    唐清凉国师澄观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461980.html
  • 佛前供花的意义

    才是真正觉悟。  众生,特别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很苦,迷失了自性,迷失自性,自性还是起作用,不是不起作用,如果不起作用那就不叫真性,它还是起作用。虽起作用,因为迷失自性,他不知不觉被业力操纵,他的生活就苦了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1062365.html
  • 大手印静虑八法

    应举其心。若大昏沉则大举心。若微昏沉微举其心。)  六如船放鸟要门之中应遣掉举(如船上放鸟。恣任飞翔。无栖止处复还归船。行人亦尔。心散乱时不须勤摄。任运而住。离心性外。无别去处。复还真性。)  七如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0063419.html
  • 禅宗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意义

    本心、真心,也就是佛性、真性。正如唐代道宣在《高僧传》中介绍菩提达摩新禅法时所说的“含生同一真性”,此真性为人人所平等具有。由此禅宗在传法时讲“以心传心”,要弟子自悟自解。 ”自心”是众生得以禅修成佛的出发点和根据,是禅宗的理论基石。。  禅宗也以“自心”为禅修的枢纽,提倡径直指向人心,发明本心,发现真性,以体认心灵的原本状态,顿悟成佛果。也就是说,禅修是心性的修持。从中国禅宗的发展来看,禅师们都...

    陈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2163920.html
  • 心灵的法悦

    狭隘。   所谓这种愉憶的真性,就是把它艺术化,在鉴赏人生一书中美的态度,挖掘出来应用于生活中,即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各种事物的情味来。心性即像小孩子般的天地。我们在儿时的天始终是蔚蓝的,心灵也像天使般无暇,思想的纯洁,为人也一点杂念也没有,然就在我们学着长大的过程中不断学识而淡忘这种真性的心灵,并没有用似纯天然的心灵看这个世界,换言之,就是让你学会做小孩子,培育这纯天然的心灵,使我们长大后一直都...

    演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4669418.html